随着今年的第一笼小龙虾在潜江开捕,2023年的“龙虾热”正式拉开了大幕。虽然距离传统的吃虾旺季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在武汉市的一些知名店铺里食客已经开始络绎不绝。
原产于大洋彼岸的小龙虾,在湖北登上了“虾”生巅峰。3月30日,记者从全省小龙虾产业链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2022年,全省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为1465.3亿元,同比增长10.56%,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1%,居全国第一,基本占据半壁江山。
(相关资料图)
“链”上发力,离不开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的强力推进。202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做出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全省上下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成势见效。小龙虾全产业链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步入“快车道”。
流通的密码——输送“一只虾”的“湖北模式”
3月26日傍晚,1000公斤的鲜活鄂产小龙虾拥有了一重崭新身份——湖北农产品首批航空货物。从上午11点捕捞出水,到晚九时许端上成都市民的餐桌,仅仅十个小时 湖北小龙虾乘着飞机,跨越千里,完成了从“出水”到“味蕾”的“使命”,而且有效将产品损耗从以前的5%以上降至1%以内。
流通,是以小龙虾为代表的鲜活农产品发展的要素之一。在潜江,垂直电商交易平台“虾谷360”和物流服务平台“虾谷快运”成为了核心中枢,这里的小龙虾综合交易中心覆盖周边、辐射全国,500多家商户可配送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
“我们在不断规范、提高全市小龙虾交易分拣、包装、发货效率,”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表示,“中国虾谷的运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向江西输出,在永修县建设了占地100亩,养殖面积近8000亩的江西小龙虾交易分中心,已于今年2月全线运营。”
“状元”的蝶变——从“夏日限定”到“全年长红”
2022年湖北小龙虾的产量114万吨,坐稳全国头把交椅。过去,小龙虾是每位老饕的“夏日限定”。现如今,夏季“顶流”网红小龙虾如何变身“全年长红”?在湖北,上游养殖端的日趋成熟,正在把这一愿望变为现实。
在监利,全年都有小龙虾产出,3-8月的旺季,虾稻共作模式为市场大规模产出小龙虾;其他时间段,小龙虾住进了大棚,为下游餐饮端小龙虾的稳定供应带来坚实保障。即便是冬季,小龙虾也可以实现稳定的供应。
“状元”的蝶变,还来自于预制菜赛道上的全力冲刺。随着预制菜产业逐步成熟,小龙虾这一时令美食,正在打破时空限制,“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洪湖,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洪湖安井预制菜生产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投产,重点对洪湖市的小龙虾产业进行资源整合与品牌打造,并全力将项目打造为国内预制菜行业标杆。
“目前,我们市面上冷冻冷藏类的小龙虾预制菜已经很多了,需要向着常温休闲食品的品类迈进。”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熊光权表示,当前,市场对小龙虾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舌尖上的美味”阶段,而忽略了小龙虾本身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虾青素等营养特征,这正是下一步亟待深挖的重点。
政策杠杆撬动——助力湖北小龙虾跃上更大舞台
一只小龙虾,跃上大舞台。据了解,在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中,小龙虾产业链于2021年率先推出产业发展5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小龙虾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
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从养殖、加工,到物流、餐饮、品牌,湖北小龙虾均走在全国前列。
“小龙虾产业发展,湖北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稳定的产业基础,和持续向好的发展大盘,”省财政厅农业处二级调研员陈书年表示,“我们也在不断用好财政杠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经营主体培育、金融支持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小龙虾产业链动力支持。”
培育大龙头,发力关键链,今年,湖北小龙虾产业链又有新目标——到2023年底,全省养殖面积稳定在930万亩左右,产量达120万吨左右,小龙虾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650亿元。一批创新突破和提质增效项目将在荆楚大地集中实施,小龙虾三产融合的链条还在持续纵深。
(来源:长江云)
【编辑:王戎飞】
【来源:长江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