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信息港小学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教育配套建设的第一所现代化、高品质公办小学。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未来教育为底色,打破习以为常的管理方式,在技术与观念瓦解和重构中实现教育破局,让数据从“隐性”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实现学校发展新样态。
(资料图片)
连点成线,构建智慧校园纵贯线
2017年,学校建设体验式校园科技馆,分区展示地质科学区、天地探索区、探索与发现区、数字科技区。2018年,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将文化区、体验区、教学区、实践区等的功能与作用融为一体,港小学生们在这里一起商讨完成程序编写、AI赋能的操作与调试。2019年,创建AI机器人研究室,增加AI机器人编程学习空间、VR+AI学习空间和AR+AI学习空间。2020年新增科技创新中心,把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新性及互动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虚拟的、可体验的、可移动的互动中心。2021年,智慧课堂3.0升级,从智导、智学、智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精准教育的纵贯线。
完善硬件的同时,学校也全方面培养教师群体。打造沉浸式的教学,培养科学讲解员;通过自主性探索学习,培养科技辅导员;通过合作式小组研究,培养科创研究员。信息港小学的精准教育实现了从“局部智慧”到“整体智慧”的交互升级。
以点扩面,提升智慧教育精准度
2018年,学校开启了智慧课堂教学。从起步时的1.0版本,逐渐摸索到2.0,再到如今的3.0升级,以智慧化平台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出发,利用大数据构建精准的学情分析系统,探索精准的课堂教学样式,创建精准的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师生评价三大维度进行“智慧”实践,着力打造知识创新课堂和学教方式的变革。
智导:课前通过资源进行高效备课,学情诊断来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通过分享、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实现及时的交流反馈和学情反馈;课后通过作业平台个性化作业布置、批改及成绩分析来进行针对性教学。智学:课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展开有针对性的学习;发现和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课中反馈学生预学情况,展开探究合作、辅助讨论,以成果展示形式进行研究学习。课后数据的累积形成学生的个性画像,从而辅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智评:评价形式变得多样化,评价内容个性化,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
四年多来,基于大数据分析、动态学习评价和“云+网+端”信息技术平台的运用,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的要素及流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课前、课中、课后”组成的三段课堂教学,“九步”教学步骤,构成了教与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智慧教学过程。
由点到体,画好智慧赋能同心圆
彩色斑马线、全自动防冲撞升降柱,在学校门口,师生“刷脸”“刷车牌”进出校园……不仅如此,科技感已布满了信息港小学的各个角落,校园内外的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着学校周界、各类感知设备等其他设施的运行状况;校园内物联消防、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一旦感应到烟雾、有毒可燃气体等危险气体,或空气质量超标时,设备就会向系统发送预警信息,并由系统直接转至值班室保安和相关安全责任人。
同时,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安装的“育蓝盾APP”,可实现校内电子巡更、设施管理、隐患排查、维护报修、师生考勤、访客预约、安全信息推送等功能,进一步严密了校园内部安全的日常管理。信息港小学“智安校园”建设的样板打造,为大数据护航校园安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信息化建设先行先试,是信息港小学校园建设的重要特质,而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学校没有盲目追求技术的进步与应用,而是牢记“人”才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要考虑教育数据的科学采集、便捷传递、精准分析及清晰呈现,更要合理反思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等问题,注重校园人文关怀及师生发展。信息港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以来,抓“点”、穿“线”、带“面”、结“体”,用“信息”来打造“信息港”,更坚持用“智慧”来培育“智慧人”。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副校长)
作者:陈森燕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01日第4版 版名:信息化·智慧教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