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没那么多绝对正确的道理,绝大多数所谓的道理其实也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坤鹏论
一、《蒂迈欧篇》最困难、最晦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包括他的宇宙生成论,都包含在《蒂迈欧篇》中。
这篇对话录被后来的罗马修辞学家西塞罗翻译成拉丁文,从而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在柏拉图以后的两千年间,从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到中世纪的神学博士们,都对它奉行不怠。
它对人类的心灵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是西方中世纪唯一流传甚广的对话录。
在西方哲学史中,很长一段时间,《蒂迈欧篇》和亚里士多德的《论天篇》被当作基督教的全部宇宙学讲义。
不夸张地说,它完全决定了早期和中期绝大多数欧洲人的宇宙观。
而脍炙人口的亚特兰蒂斯正是在这篇对话中被提及并随之广泛流传。
但是,在这里的,它只是作为失败的理想国翻版的一个佐证而已。
不过,这篇对话录的争议也相当大,不少人认为它是由几部毕达哥拉斯的残篇拼凑而成。
对此,黑格尔说:“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柏拉图采取了不少东西;究竟有多少是属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无法确切判明。无疑地,《蒂迈欧篇》是根据原来由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写的著作加工改造而成的。也有人说,这篇对话只是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柏拉图一篇较大的著作中所作出来的摘要。不过,前一个说法的可能性比较大些。”
总体来说,后世对这篇对话录的评价为“柏拉图对话中最困难、最晦涩的对话”,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柏拉图在其中所阐述的知识与我们现代的知识很多是完全不相符的,罗素甚至说“里面显然包含着有更多的简直是愚蠢的东西”;
其二,对话录的结构组织看似颠倒混乱,比如:柏拉图多次打断论证的线索,常常掉转过来,好像又重新从最初开始,但是黑格尔认为“整个讲来,我们可以看出,这篇对话是有其必然的次序的,而篇中之重回到开始,也是有其必要的,因为对于多次重回到开始的写作方式,我们也可以找得出较深刻的理由的。”
其三,柏拉图试图在以前诸位哲学家学说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升华,这让我们在古代文献散失严重的情况下,对多学派的宇宙观略知一二,但同时也必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以上这三个原因也令其在后世留下了逻辑错乱、语序颠倒等恶评。
王晓朝在这篇对话录的开始这样介绍说:“它是柏拉图有关创世论的描述,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而是一种解释,在柏拉图看来,宇宙是有理智的,因此宇宙的生成可以通过理智的探寻来发现。《圣经·创世记》第一章说:‘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但这不是柏拉图处理问题的方式,他首先考虑什么是光,然后再思考光必定以何种方式产生……其目标是科学。”
二、《蒂迈欧篇》的主要人物
《蒂迈欧篇》的主要人物有四个:西西里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蒂迈欧、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叔叔三十僭主的首脑克里底亚和另一位大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
和其他对话录不同,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录中并非主讲者和穿插者,这个角色由蒂迈欧代替,可见柏拉图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视和欣赏。
三、宇宙的创造
对话开始,众人鼓励主讲者蒂迈欧讲述宇宙的起源,随后是克里底亚继续讲述某一时期的雅典人如何在女神雅典娜的护佑下打败并摧毁了传说中的城市亚特兰蒂斯,并建功立业的历史。
对于宇宙的创造,也就是自然的本质或世界的生成,柏拉图的根本理念是:善。
善,是柏拉图理型世界的顶点。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指出,善,就像我们这个现象世界的太阳,它是太阳的父亲,它是所有世界、所有事务的创造者。
“神就是善”,善的行为创造了主神,他进一步又创造包含神在内的宇宙万物,“善本身在任何方式下均不带有任何嫉妒,因此神愿意使得这世界和它最相似”,也就是根据理型塑造宇宙及世界万物。
柏拉图在理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二个原则:物质。
他说,理型既是绝对的善,善便一定产生善,神既是生命,生命便一定创造生命。
理型既然是唯一的实在,则理型之外,不会更有实在,而是有非实在(no-being)。
理型既然是最高的实在,也便有最高的活动,因此,此实在的活动就实施于非实在,于是理型对于非实在而言,就成为一种创造者、一种原因、一种意志、一种范畴的原理。
非实在是实在的材料,是理型可以显示其存在的条件。
非实在,就是物质,物质本无形,因为理型的范畴而有形,物质不是理型制造出来的,因为非实在不能产生自实在。
物质是被动的,理型是主动的,但被动并不等于毫无抵抗,物质的抵抗表现为惰性、重力、不和谐、丑、愚昧等,理型就像艺术家操纵的工具,克服物质的这些特性。
在理型尚未胜利之时,就是世界一切缺陷、一切邪恶、一切变易不定、一切不能不朽的根源。
在《蒂迈欧篇》中,蒂迈欧说,物质就是“神发现那看得见的东西”,这个看得见的东西就是宇宙形成之前的状态,相当于一个混沌的膨胀体,不仅处于流动状态,而且无规律、无秩序地运动着,毫无形状可言。
理型与物质,相反适相成,宇宙的形成由此而起。
“神把可见者从无秩序带进秩序,因为神认为秩序较优美无秩序。”
由此可见,柏拉图只将神视为物质的整理者,把物质认作永恒的、独立的、为神所发现的一团混沌。
神依照善的指引,对这团混沌进行了整理,给予其灵魂——秩序和目的。
换言之,秩序就是理性,它也是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目的,同时也是最终因。
所以,柏拉图的观点是目的论的,他认为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有个所以然。
比如:人的脑袋是圆的,是因理性所在(圆代表完全),而其所以在上,则是为了便于指挥全身;肠子很长,是为了消化慢些,免得人贪吃,不会因为贪吃而忘了良知和爱智慧。
神首先将宇宙整理成一个球体,因为古希腊人认为,球体是几何形状中最完美、最和谐的。
神又创造了太阳、月亮和别的五个星球,它们同样也是球体,而且都是有生命的高等的动物,同时里面也包含着一切非生命的元素。
虽然它们没有头和脚,但球体的形状使它们能够以唯一的运动形式——旋转,围绕着善的目的存在下去。
宇宙不会衰老和损毁,也不会解体,因为它的最初的创造比例是和谐与稳定的。
但是,物质世界当然不能像理型那样永恒,所以神只是尽可能地使其与理型世界最相似,使其永恒。
于是时间和天体在同一瞬间出现,时间只是一系列数字,它们可以衡量次一级的物质宇宙如何不断变化,为的是保持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空间便是事物的形式,而时间是善和造物的原则,是蕴藏在事物内部的推动原力,空间是感官世界的产生感觉的本质,其特性就是产生不同种类的图形;但由于理型和意见的差别性,我们便被自己的感官所欺骗。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也给了世界以永恒和流变相对的概念,从而有了哲学,引发人类深层次的思考,即:由不可知寻求可知,由流变寻求永恒。
以上柏拉图的时间空间理论,代表了古代意识创造世界思想的大成,后来成为基督教神学创始教义的根源。
一直到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时代,柏拉图的理论才受到了挑战。
牛顿认为,空间与时间,是靠了上帝的意志,在它们自身之内独立存在着的,与领会它们的灵魂无关,也和充斥其间的物体无关。
莱布尼茨却以为,空间与时间是从我们对实在物体的关系的混乱感官知觉中抽象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
另外,柏拉图还指出,神不可能“让两个以上的世界存在,因为那背离了它设计一个淋漓透彻的、最符合善的本质的初衷。”
不过,物质世界只是处于生成之中的世界,它是真实理型世界的低劣摹本,理型世界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把握。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关键词: